作者:投拓江湖
來源:投拓江湖(ID:TT707276146)
哪里有地?
什么方式搞地?
怎么搞成地?
這三大問題,是投資人每天上班都要面臨的靈魂拷問。
招拍掛拿地就不用說了,大家每天都要跟進的,每掛一宗地都要關注研判,都是記流水賬一樣的活計。現在土拍市場越來越規范,更加公開透明,“和諧”“軟勾地”都不好使了。對房企而言,不管塊頭大小,招拍掛拿地都是在一條起跑線上的。唯一剩下的,就是比拼大家的拳頭大小(資金實力),膽量大小(是否敢給預期,給授權價),這兩點占優,拿地自然是大概率事件。
撇開招拍掛,未來哪些拿地方式會有比較大的操作空間,成為房企的重要選項呢?
方式一、舊城改造
這里要區別一下舊城改造和城市更新的概念問題,城市更新是廣東特有的(城市更新主要是為了土地集約利用,以城中村、舊工業,舊商業為重點對象),而舊改是全國都有的。舊改就是拆舊建新,消除舊的危房舊房,完善道路和配套。特別是很多二三四線城市的棚戶區,老城區,有很大的舊改規模。
個人認為,未來舊城改造的空間會很大,特別是一些三四線城市。每個城市都會有自己破舊不堪的老城區,幾乎沒有配套設施,停車難,臟亂差,而且面積還不小。同時,這些城市的大部分地方政府缺錢,但是又想拆拆拆,拆出一片新世界來,故而心有余而力不足,勢必會引入社會資本來做這些事情。
對于一些財政有錢的城市,比如長三角珠三角的城市,以及一二線大城市,政府都是自己掏錢搞拆遷收儲了,畢竟不差錢。但是有錢的城市畢竟是少數,差錢的才是多數,拆遷,三通一平都是很燒錢的,沒有社會資金進入,舊城改造就只能停留在規劃圖上。
目前已經有不少城市,已經推出或者正在研究推出專門的舊改法規,細則,支持房企參與到舊城區的改造當中。當然,這個地區差異很大,典型的舊改當中就有廣東模式,西安模式,鄭州模式等等。
但房企操作舊城改造會有難點:一是對資金實力要求很高,拆遷問題耗時耗力,一旦遇到阻力,會直接增加不少成本。在一級整理上投入了大量資金的同時,你還要有富余資金在二級市場拿地,這對房企的現金流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二是在不能一二級聯動的地方,如何確保穩拿地。可以做一二級聯動的還好,不能一二級聯動的,那就只能在如何設條件控地上下功夫了,這個就需要考驗操作能力了。
雖然舊改很難,但是搞定一個項目就能獲得大塊土地,增加不少土儲,因此對房企來講還是有很大的價值的。目前一些房企已經在行動了,比如廣東起家的幾家頭部房企,就專門成立了舊改辦,在全國尋找合適的舊改項目,目前都有不少的項目落地了。
舊改未來的空間會很大。
方式二、產業勾地
近兩年玩勾地的房企越來越多,勾地的區域也越來越廣泛,甚至有不少房企都把地勾到縣城里面去了。
房企勾地的初衷,就是沖著地去的,不管是康養題材、商業題材、教育題材、總部經濟題材,都是打著幌子掩蓋勾地的目的。拿地前信誓旦旦,保證以后會引入產業,協議里面約定了無數個條款,但是拿到地以后方顯本性。
因為房企都不傻,產業投資大多是“無底洞”,投入資金大,資金回收周期漫長。如果沒點真本事來運營產業,作為外行的房企,基本上是個穩賠不賺的生意。對房企來說,商住地才是真愛,產業只是噱頭,熱度只有幾分鐘。
因此,前兩年在各地出現了大量的產業、商業勾地爛尾項目,因為房企大多的套路,都是先把住宅開發出來,賣得差不多錢掙得差不多了,才開始磨磨蹭蹭搞產業地塊。不少項目以各種理由推脫,延遲產業地塊的開發,這讓很多城市頭疼不已,但又束手無策。
房企套路玩多了,政府也變聰明了。一般的產業,他們那里有的,你吸引不了他。你能帶來的高大上產業,只要政府能聯系得上產業方的,好多也會繞過你直接去談,因為畢竟人家還是把你當成去忽悠土地的。
為了防止你拿了地后翻臉,現在政府對房企勾地的研究出的應對方法也多了,產業來了是歡迎的,對產業的優惠啊,補貼啊,那都是沒得說。但是商住地你要想占多大便宜,那可能性很低了。特別是熱點的一二線城市的勾地,商住地本來就沒便宜多少,算上產業的投入,怎么算賬都是虧得。更要命的是,時不時的還會有地方平臺公司出來托底,以極高的價格拿一波產業勾地,例如時下興起的TOD項目,活生生強行地給大家“打個樣”,無形中拉高了勾地的成本。
方式三、收并購
說起收并購,很多人可能都覺得麻木了,成天搞網紅項目,爺爺輩兒的僵尸項目,沒一個能談成的,都是問題一大堆,無解的。在投資崗位上的,每天都要研判不少收并購項目,電腦里面的項目資料,都積累了幾百個文件了,內存都占據了幾十個G了。
真正有價值的,能落地的收并購項目確實很少了,但是換個角度,其實還是有不少操作空間的。收并購項目沒法落地,大致分為三種類型:一類是公司債權債務關系,法律關系,股權關系復雜的;二類是土地本身拆遷、規劃、紅線等問題的;三類是土地方預期不合理,難以談攏的。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時間換空間,多做工作,創新交易架構等形式,解決一部分項目的落地問題。
除了存量的收并購項目,還有新的收并購機會在增加。三道紅線新規后,大部分傳統融資渠道受阻,特別是前兩年高價拿地,現在資金出現問題,或者部分開發后銷售去化困難的房企,會有賣項目或者尋求合作開發的可能。這類項目,拿地時間不長,相對來說土地較為干凈,公司的債權債務,法律關系也不復雜。在我們公眾號的幾十個微信群里,就發現有很多投資人在發布自家公司的項目,對外尋求合作,而且這類情況還越來越多了。
雖然是屬于前兩年高價拿地,但是因為其已經支付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款,而且為了盡快促成交易,部分套現紓困,賣家會有一定的降價預期。這對于收購房企來講,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即使是原價出讓或者合作,也可以充分利用融資杠桿,是一筆不錯的買賣。
當然,只有對現金流充裕的房企來說,這才是比較好的收并購機會。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投拓江湖”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除了招拍掛,未來哪些拿地方式會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