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詩強
來源:麻袋研究院(ID:madaiyanjiuyuan)
“互聯網金融風口已過。絕大部分互金平臺應該專注于某一項主業,而不是做成大而全的綜合平臺,如同網易放棄金融業務,專注于互聯網游戲等主業,股價反而上漲。”
近幾年,互聯網平臺在金融領域不斷開疆擴土,但網易卻不斷做減法,接連放棄各類金融業務。
從2017年11月宣布下線所有金融產品,到2018年11月底徹底放棄理財業務,不再提供基金、保險、股票、債券等在線金融產品銷售服務,再到2020年1月將網易小貸股權轉讓給連連集團。
據網易金融離職員工透露,跟金融相關的,目前僅剩支付牌照,主要用于游戲的資金跨境結算,海外游戲業務量還可以。
雖然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想象空間越來越小,但是網易股價卻觸底反彈,重回300美元高點。
網易不是先例。
早在2017年3月2日,京東集團宣布剝離京東金融業務,專注于電商,股價從30美元漲到40美元,最高接近50美元,漲幅超過30%。
此外,熊貓金控剝離P2P網貸業務,也曾出現股價大漲。
相反,二三四五、三六零、百度等平臺型互聯網公司在金融領域不斷擴展業務版圖,股價卻不溫不火,甚至有所下跌。
如二三四五從2015年開始轉型互聯網金融,股價從轉型之初的10元以上,一直下降到目前的3元左右。百度、360金融股價近兩年也不盡如意。
麻袋研究院認為,互聯網金融業務規模越大,或有風險也越大,投資人對互聯網公司的定位將從科技公司的高估值漸漸轉向金融公司低估值。
例如,招商銀行(600036.SH)市盈率僅9.59,二三四五(002195.SZ)市盈率17.8。因此,隨著二三四五的信貸等金融業務規模不斷上升,其未來股價反而可能按照招商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估值,從而進一步下跌。
此外,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因為收購金融牌照進一步推高運營成本,而拖累主業,遲遲不能盈利。
隨著監管趨嚴,互聯網流量紅利的消失,不管消費金融、還是互聯網理財,均已經從藍海變成紅海,未來將有大量從業機構退出互聯網金融領域。
因此,麻袋研究院認為,在監管趨嚴和經濟增長放慢的周期里,互聯網金融機構更應該輕裝上陣,多做減法,減少副業投入,專注于主業,反而可能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具體來分析一下各業務線優劣勢,供互金企業取舍抉擇:
基金代銷
2015年之前,基金銷售申購費率多為四折(即1.5%*0.4=0.6%),且申購費全歸銷售平臺,東方財富(天天基金母公司)在2015年的牛市里凈利潤高達18.5億,是之前五年利潤總和的六倍。
但是,好景不長,2016年螞蟻金服率先將偏股基金銷售費率降至1折,東方財富2017年凈利潤隨之下降60%,即使第一大股東是騰訊的好買財富,凈利潤也從2015年盈利3182萬轉變為2016年虧損9110.9萬。
現如今,基金代銷業務經過前些年的激烈價格競爭,申購費早已經全面降至一折(偏股基金)。
對于眾多持牌中小基金代銷平臺來說,無異于致命一擊,業務收入已經很難覆蓋運營、開發成本。
目前,互聯網基金代銷已經被螞蟻金服、天天基金等少數巨頭牢牢壟斷,其中,螞蟻金服還需要不斷發紅包補貼客戶,來吸引客戶在其平臺申購基金,其他中小持牌基金代銷公司只能苦苦掙扎。
保險代銷
雖然互聯網保險代銷傭金較高,且保險代銷開發維護成本遠低于基金代銷,也沒有像基金代銷那樣大打價格戰,但是互聯網用戶對保險認識不足,購買積極性一直不高,轉化率較低。
從而,互聯網平臺的代銷傭金總收入一直處于較低水平。例如上市公司慧擇保險,2017年、2018年、2019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分別為-9717元、315元、2245元。
因此,眾多互聯網金融平臺想要通過申請保險經紀牌照轉型保險銷售平臺,盈利將困難重重。
消費金融
網貸“141號文”、“83號文”、“三降”等監管政策不僅堵死了P2P網貸、小額貸款公司等眾多消費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近期監管部門通過窗口指導,不斷限制消費金融平臺收費,躉交服務費更是被當做砍頭息,禁止收取,極大提高了信貸業務風險
部分持牌金融機構綜合息費甚至被限制在IRR24%以內,息差不斷下降。
再加上掃黑除惡,上門催收等更可能被當做黑惡勢力,貸后催收越來越難。
準備赴美敲鐘的美利金融創始人被抓,捷信消費金融公司母公司捷信集團港股上市也被迫暫停。
受此影響,眾多線下消費金融機構被迫轉型線上,使得原本已經很擁擠的互聯網貸款業務競爭更加激烈。
可以預見,即使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在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下的2020年,盈利前景也堪憂。
網絡小貸
截至2019年9月30日,小額貸款公司7680家,與2015年9月的高峰相比減少了1285家,貸款余額已經五年維持不變,始終沒有突破一萬億,甚至有開始下降的勢頭。
即使螞蟻金服、小米金融、萬達金融等互聯網巨頭,也受制于網絡小貸的監管政策,只能將其作為助貸或聯合貸款業務的敲門磚,自營規模很難做大。
當前,網絡小貸牌照好比一塊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支付業務
從2015年注銷首張支付牌照以來,截至2019年7月,已經有33張支付牌照被注銷。為小微提供支付結算起家的上市公司匯付天下,股價早已腰斬。
目前,支付領域已經被微信、支付寶牢牢壟斷,銀聯旗下云閃付投入巨額推廣費用,也仍在苦苦掙扎。
部分支付公司為了生存,冒險為現金貸等高炮平臺提供支付通道,被監管部門處以頂格罰款,甚至吊銷支付業務許可證。
總結與建議
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已經進入白熱化、存量競爭階段,基金、保險代銷價格戰此起彼伏,消費金融息差不斷減少,支付業務因為互聯網金融整頓而大受影響,整個互聯網金融盈利越來越困難。
從網易賣小貸牌照可以看出,放棄自己不擅長的金融業務,集中精力在自己擅長的游戲等領域反而更能獲得投資人青睞。
因此,從維護股價的角度考慮,大多數互聯網平臺并不適合申請保險代銷、基金代銷、支付、網絡小貸等金融牌照布局綜合理財業務,而應該選擇性的放棄一些金融業務,學會急流勇退,專注于自己擅長的業務領域,做大做強。
據麻袋研究院了解,某互聯網金融平臺將客戶導流給其他金融機構,半年導流費凈收入超過千萬,還不用承擔任何風險,而其自營業務卻遲遲還沒有盈利。
因此,為了減少沉沒成本,對于大部分互聯網平臺,此時,更應該將存量客戶盡快變現,如將存量客戶導流給其他金融機構獲取導流費,而不是申請金融牌照,通過外部獲客開展自身并沒有優勢的金融業務。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麻袋研究院”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從網易賣小貸,看互金平臺如何急流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