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陽兵,資產界專欄作者,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盈科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破產與重組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山大學法律碩士,具有獨立董事資格,深圳市法學會破產法研究會理事,深圳市破產管理人協會個人破產委員會秘書長,深圳律師協會破產清算專業委員會委員,深圳律協遺產管理人入庫律師,深圳市前海國際商事調解中心調解員,中山市國資委外部董事專家庫成員。長期專注于商事法律風險防范、商事爭議解決、企業破產與重組法律服務。聯系電話:18566691717
作者:好貓財經
來源:好貓財經
趕在開盤前,萬科緊急公告董事長辛杰因個人原因辭職,選舉黃力平為新任董事長。
這里至少透露了兩個信息。
側面佐證了辛杰(深圳地鐵、萬科董事長)目前處于被調查狀態;
辛杰的被調查與萬科無關。
自9月18日以來,辛杰就一直傳聞被調查。20多天后萬科才發公告,意味著萬科似乎不知道辛杰為何被調查,或者這種調查仍處于初步階段。
接任者是深圳地鐵黨委副書記兼總經理的黃力平,他早在2021年就已加入萬科董事會。
從辛杰到黃力平,無論是對于深圳地鐵還是萬科,都是一個平穩過渡,這至少代表著深圳國資方面的態度:
深圳地鐵對萬科的支持將保持穩定。
辛杰被調查,引起如此大市場反響,皆因作為第一大股東,深圳地鐵對萬科的救助尚處于關鍵時期。
再進一步,萬科就能挺過,作為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化樣本房企活下來;
如果退一步,萬科就會步碧桂園、融創之后塵,進入痛苦繁瑣的債務重組程序,給各方帶來損失最大化。
辛杰辭職消息一出,萬科H股股價跌超4%,萬科A股跌3%。
這個不大不小的跌幅,恰好體現了市場似乎相信,深圳地鐵將繼續支持萬科,但也會帶來干擾和不確定性。
應該沒有人否認,十年前深圳地鐵砸下600多億元,在“寶萬之爭”中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是來自深圳國資乃至更高層的指示。
同樣的道理,如今萬科陷入債務危機,深圳地鐵緊急支援200多億元,當然也不會是深圳地鐵的單獨決策,同樣是來自更上層指示。
邏輯上如此,但辛杰的被調查,顯然會對救助萬科,產生不必要的干擾與影響。
為了救助萬科,辛杰帶領國資團隊年初進駐了萬科,真正行使第一大股東權利,如今這一布局多少受到了影響。
銀行的態度最為關鍵。
目前銀行是萬科最大債權人,也是參與萬科改革化險、“以時間換空間”的關鍵角色。
上個月,萬科已經在與銀行談判下調利率。這種談判博弈,顯然背后有著深圳地鐵的信用支持。
如今辛杰被調查的消息傳出,銀行對于萬科的債務置換以及利率談判,是否需要重新評估?
萬科的資產騰挪策略是否發生變化?
深圳地鐵未進駐萬科之前,萬科管理層是想要保留地產開發、物業、長租公寓三項主業,出售物流、商業等經營性業務。
辛杰“掌舵”萬科之后,在6月份的年度股東大會上,肯定了萬科泊寓、物業、物流等業務的經營效率。
物流業務似乎被保留了,且深圳地鐵借助自身業務場景,與萬科旗下萬緯物流開展了充分合作。
萬科另一項重要物流資產,是8年前近170億元入股的普洛斯,前段時間傳出明年擬將中國業務進行IPO。
如果沒有銀行的支持,萬科就必須快速銷售資產償債。
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不是因為市場銷售回暖,從而帶領萬科走債務泥潭,其余任何策略的細微變化,都會對萬科發展走向產生重大影響。
萬科需要力挽狂瀾之人,退而求其次有穩定局面之人也好。
有總比沒有好。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好貓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辛杰辭職對萬科有什么影響